摘要:剖析国内芒果产业生产、贸易和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芒果产业的进步方案,为促进农民增收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实地调查国内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和福建等芒果主要产区,采集其科研和生产状况的有关资料,参考农业部进步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的统计数据,得出国内芒果产业的产销状况,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进步对策。至2010年,国内芒果种植面积12.9万 ha,收成面积8.9万 ha,总产量87.7万 t,总产值39.3亿元。国内芒果的主栽品种主要有台农1号、金煌芒、凯特芒、贵妃芒、紫花芒、桂热芒82号等,不同区域主栽品种不同。芒果产业存在的问题有:(1)科技投入少,生产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水平低;(2)采后处置和加工技术落后;(3)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4)生产布局和品种区划不够科学合理。加大品种选育和推广,科学调整品种结构;加强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培养和稳定科技队伍;加大芒果采后加工技术研究和引进工作;扶持进步龙头企业;打造健全的芒果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带动品牌策略的推行;增强政府社会化服务意识;建设芒果预警预报系统,促进我芒果产业可持续健康进步。
关键字:芒果;产业近况;存在问题;进步方案。
0 引言。
芒果(Mangifera inpca L.)是著名的热带水果,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近年来,世界芒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逐年增长,在热带水果中排名第3,已成为世界五大水果之一。现在,全世界约有87个国家和区域栽培芒果,横跨南、北纬30°以内均有栽培(黄国弟等,2010)。其中,印度栽培面积最大,超越140万ha,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他主产国为泰国、中国、墨西哥、巴基斯坦、印尼、菲律宾、巴西、孟加拉国、越南等(叶茜和黄循精,2002)。依据农业部进步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统计数据,2009年以来国内芒果栽培面积、收成面积和产量均呈逐年降低趋势,进行芒果产业近况调查,剖析国内芒果产业生产、贸易和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芒果产业的进步方案,有益于促进农民增收,也可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高爱平等(2006)对国内现有芒果种质资源、种植技术等状况剖析后觉得,国内芒果的销售主要集中在中、低挡市场,价贱伤农且季节性过剩。梁伟红等(2008)对国内芒果进步近况进行剖析,并提出了打造健全的规范化生产体系、推行品牌策略等对策。黄艳(2008)从产销概况、贸易近况等方面介绍了国内芒果产业的进步概况。黄国弟等(2008,2010)通过中国和东盟芒果产业的对比剖析,提出了芒果产业化进步方向。2010年,印度芒果产量增加50%(郑淑娟,2010),2012年印度销往美国的芒果总量达到新高(黄艳,2012)。在世界芒果生产不断进步的形势下,2010年国内芒果种植面积和总产比2009年分别降低1.63%和1.90%,导致此近况除去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产业化和商品水平等方面是什么原因外,是不是还在加工技术、标准化、品种区划、科研投入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对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和福建等芒果主要产区进行实地调查,参考农业部进步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近两年的统计数据,对国内芒果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研究,找出致使产业进步落后于世界其他主产国是什么原因,从全国和行业的角度出发,探讨芒果产业进步的方案,以促进芒果产业进步和农民增收,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1 国内芒果生产状况。
1. 1 种植地区及面积。
国内芒果种植地区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南、广西、广东与云南、四川、福建、贵州等省(区)的热带、亚热带区域。据农业部进步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芒果种植面积12.90万ha(不含台湾,下同),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海南,为4.43万ha,第二是广西(3.28万ha)、云南(2.18万ha)、广东(1.90万ha)、四川(0.99万ha)、福建(0.08万ha)、贵州(0.03万ha),分别占全国芒果种植面积的比率为34.34%、25.43%、16.90%、14.73%、7.67%、0.62%和0.23%。
1. 2 收成面积。
2010年,国内芒果收成面积仅有10.83万ha,其中,海南3.94万ha、广西3.05万ha、广东1.90万ha、云南1.45万ha、四川0.41万ha、福建0.07万ha、贵州0.01万ha。
1. 3 总产量。
据农业部进步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统计数据,2010年国内芒果总产量达90.64万t,其中芒果总产量最大的是海南,为37.01万t,第二是广西(19.75万t)、广东(19.15万t)、云南(10.17万t)、四川(3.44万t)、福建(0.95万t)、贵州(0.17万t),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为42.2%、22.52%、21.83%、11.60%、3.92%、1.08%和0.19%。
1. 4 单位面积产量。
2010年国内芒果单位面积产量为9.81 t/ha,其中最高的是贵州,达28.02 t/ha,第二是福建(14.04 t/ha)、广东(10.08 t/ha)、海南(9.39 t/ha)、四川(9.23 t/ha)、云南(7.55 t/ha)、广西(5.12 t/ha)。
1. 5 主栽品种及其种植地区。
因为国内芒果产区的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各产区推广的主栽品种有所不同。海南芒果种植主要分布在三亚、乐东、陵水、昌江、东方等市(县),以早熟品种为主,主栽品种有台农1号、贵妃芒、金煌芒、白象牙芒等。广西芒果主要栽培品种有台农1号、桂热芒82号、金煌芒、红象牙芒和凯特芒等5个品种,其中台农1号、金煌芒、红象牙芒和凯特芒等4个品种主要在百色右江区、田东、田阳、田林等4县(区)种植;桂热芒82号主要在百色田东县及南宁种植。广东芒果主产区集中在雷州半岛,以早中熟品种为主,主要栽培品种有台农1号、椰香芒、金煌芒、紫花芒和粤西1号等。
云南芒果种植主要分布在红河流域、澜沧江流域、怒江流域和金沙江河谷区域,以中熟品种为主,主栽品种有三年芒、象牙芒、缅甸3号芒、凯特芒、圣心芒、马切苏、金煌芒和贵妃芒等,其中三年芒、象牙芒、马切苏、缅甸3号芒主要在玉溪的元江、新平、峨山、华宁,普洱市的景谷、景东、澜沧、普洱,临沧的永德、双江,红河州的红河、河口、元阳、金平、个旧,保山的保山、泸水,德宏州的潞西、盈江、瑞丽等县种植;凯特芒、圣心芒、金煌芒主要在丽江的华坪县种植;台农1号、贵妃芒主要在玉溪的元江县种植,近年来在当地进步较快。四川芒果种植主要分布在攀枝花及凉山的会东、会理、安宁等地,主要栽培品种有凯特芒、圣心芒、台农1号等。福建芒果种植主要集中在莆田、夏门、漳州、福州、宁德等地,主要栽培品种有红花芒、紫花芒、金煌芒等。台湾芒果种植主要集中在屏东、台南和高雄等3县,主要栽培品种有爱文芒、土芒、金煌芒和凯特芒。贵州芒果种植主要集中在望谟县的红水河至册亨县的双江口一带,因为是进步种植初期,主栽品种尚未确定,主要引进栽培示范的品种有台农1号、圣心芒、红象牙芒、桂热芒82号、桂热芒120号等。
1. 6 成熟期。
芒果成熟期主要在2月下旬~9月下旬。其中,海南为2月下旬~5月底,广西为6月下旬~8月底,广东为6月中旬~8月上旬,云南为5月底~9月下旬,四川、福建和贵州在7月下旬~9月下旬,台湾集中在6~8月。
2 贸易状况。
国内芒果贸易主要以鲜果贸易为主,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及香港、澳门等南方省(区),同时也拓展北方市场,并出口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据统计,虽然国内人均消费芒果仅0.41 kg,但因为人口海量,需要潜力巨大。
据农业部进步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统计数据,2003~2006年国内鲜(干)芒果出口量分别为 3907、3896、9857和8143 t,出口金额分别为370万、431万、1455万和1052万元。
2003~2006年鲜(干)芒果进口量分别为9244、12700、4249和6490 t,进口金额分别为4905万、6307万、3191万和3604万元。
3 科研进展状况。
3. 1 资源和选育种研究。
国内芒果有7个种,即芒果(Mangifera inpca L.)、冬芒(M. heimalis Liang)、桃叶芒(M. persiciformis Wuet Ming)、暹罗芒(M. siamensis Warbex Craib)、长梗芒(M. longipes Griff)、林生芒(M. sylvalica Roxb.)和云南野芒(M. austroyunanensis HU.)。据1995年的调查,国内已搜集引进种质资源超越140份,其中大面积栽培的商业品种有25~30个(黄国弟等,2010)。国内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芒果引种试种及资源调查、采集和保存工作,到现在为止,已采集保存了200个以上的品种,300多份种质。对采集保存的种质拓展了植物学特点、生物学特质和农艺性状等的鉴别评价工作,并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选育出了20多个具备自主常识产权的新产品种。其中,紫花芒、桂香芒、红象牙芒、桂热芒10号、桂热芒82号、金穗芒、乳芒等品种先后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3. 2 生产技术研究。
3. 2. 1 种植技术 伴随近年来国家对芒果产业投入资金的增加及各主产区一些主要企业的进步壮大,各级科研机构在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方面获得了一系列成就,制定了系列标准,如GB/T 15034-2009《芒果贮藏导则》、NY/T 590-2002《芒果 嫁接苗》、NY/T492-2002《芒果》、NY/T 880-2004《芒果种植技术流程》、SN/T 1839-2006《进出境芒果检疫流程》、NY/T1476-2007《芒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等(黄国弟等,2010),初步形成标准技术体系。同时,通过与海外和台湾拓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他们一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在生产中示范推广。现在,国内芒果种植技术包含育苗、种植、栽培管理、高接换冠、果实套袋等日趋成熟,为国内芒果产业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但因为国内不同芒果产区的气候条件不同,产期调节、养分综合管理、病虫害高效综合防治等重点技术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现在,有关科研单位正不断深入地积极拓展试验研究,并获得初步进展。
3. 2. 2 采后处置和加工技术 现在,国内芒果采后处置技术简单且设施匮乏。果实采后主要靠手工分级,然后进行浅易包装,用普通卡车运输。在国内能严格根据清洗、热处置杀菌、分级、打蜡、包装和冷链运输等系列产品化处置的生产企业几乎为零,很大地影响芒果贮运、销售和市场竞争优势,给生产带来重大损失,直接影响芒果生产的经济效益和产业的持续平稳发展。
在芒果加工方面,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及院校就拓展了有关研究,初步研制出芒果汁加工工艺、速冻芒果生产线、芒果蜜饯生产线、芒果果脯生产线、脱水芒果块生产线和设施,但因为很多重点技术问题尚未攻克,设施与工艺仍有待改进,国内加工企业仍主要以引进海外一流的设施和技术为主,加上国内加工企业少,因此,仍然以鲜果销售为主,从而常致使丰产年份果实供过于求而出现销售难的现象。
芒果生产的副产物,包含芒果叶、芒果核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成分,是要紧的植物药材,其开发借助已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芒果叶活性物质提取方面拓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成功从芒果叶提取芒果甙并用于中药制药,获得了较好的成效。
4 存在问题。
4. 1 科技投入少,生产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长期以来,因为芒果产业的科技投入不足致使科技推广滞后,高产优质新技术未能准时普及,部分区域的果农科技意识不强,果园生产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低。除此之外,尽管国内芒果标准化生产体系已基本建成,但不少标准因可操作性不强等缘由而未能在生产上应用。到今天,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芒果标准化生产水平仍较低。
4. 2 芒果采后处置和加工技术落后。
一方面,因为对芒果采前种植技术手段不够看重,加上芒果果品采收标准不统一,生产中存在没达到应有些成熟度就提前采收的问题,导致果实运到市场后没办法充分后熟,直接影响产品水平和食用品质。其次,因为对采后芒果的产品化处置不看重,或者处置技术落后,处置成效差,严重干扰其贮运期,乃至外观和品质。除此之外,国内芒果主要以鲜食品种为主,加工企业少,加工技术落后,影响芒果产业的全方位稳步进步。
4. 3 芒果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
现在,国内芒果生产以果农一家一户分散生产为主,拥有较大面积的家庭农场不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数目少,规模小,缺少抵御风险和参与市场角逐的实力。
4. 4 芒果生产布局和品种区划不够科学合理。
未能在国内依据适地适栽的原则进行芒果生产布局,且在适合种植区又缺少对品种的区划布局,存在早熟区域种植晚熟品种面积比率较大,而晚熟区域也有种植早熟品种的现象,未能真的发挥自然资源和品种优势,达不到应有些生产效益。
5 进步对策。
5. 1 加大芒果品种选育和推广,科学调整品种结构。
加大芒果种质资源及选育种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强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提升品质和产量。在选择品种上,应依据气候环境因地制宜,对早、中、晚熟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和产期调节,使国内芒果产业朝品种良种化、品质优质化、产期周年化方向不断发展进步。
5. 2 加强科技投入力度,培养科技队伍从政府到生产者要看重产前、产中、产后的科技投入,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为产业进步、升级打下基础。加强科技推广队伍的培养力度,培养高素质的科技职员和果农队伍。
5. 3 加大芒果采后产品化处置技术的研究和引进。
通过加大芒果采后产品化处置技术和设施的研发力度,结合对海外先进技术和设施引进、消化和吸收,提升国内芒果产品化生产水平。同时,通过在生产中推广、普及芒果采后产品化处置技术,提升其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5. 4 扶持进步龙头企业。
各级政府应从政策上引导和扶持进步芒果产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和果农通过打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拓展合作经营,建设示范基地,扩大种植规模,带动产区农民进步产业化经营,促进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进步。
5. 5 打造健全的芒果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带动品牌策略的推行。
以科技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把一流的科技成就转化为标准,打造健全的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并加以推行,使芒果生产、加工、管理和服务达成标准化。
同时,通过加速芒果品种更新,推行标准化生产,以政策引导、信息服务等方法,逐步推行芒果品牌策略,带动产业升级。
5. 6 增强政府社会化服务意识,促进芒果产业化进步。
政府应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在企业与果农的合作、小额贷款、技术革新、科技推广、信息互联网、产区交通和买卖市场建设等方面加强扶持力度,探索并形成保障果农利益的机制,打消果农在土地资源整理及推进产业化进程中的顾虑,使果农作为主体积极参与芒果产业化进程。对借助荒山、荒坡资源开发芒果生产基地等项目,政府有关部门应在财政、信贷等方面加强扶持力度,以促进产业化进步。
5. 7 加大芒果预警预报系统建设,保证芒果产业安全。
伴随国内加入WTO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打造,芒果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保障国内芒果产业安全,需要加快打造国内芒果进出口预警机制,同时,还要加大对芒果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研究。
参考文献:
高爱平,陈业渊,朱敏,何业华,杜中军。 2006. 中国芒果科研进展综述[J]。 中国热带农业,(6):21-23.
Gao A P,Chen Y Y,Zhu M,He Y H,Du Z J. 2006. A reviewof mango research progress in China[J]。 China Tropical A-griculture,(6):21-23.
黄国弟,苏美花,王春田。 2010. 国内芒果标准化生产近况及进步对策[J]。 中国热带农业,(2):
19-22.
Huang G D,Su M H,Wang C T. 2010. Pres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ango standarpzation production inChina[J]。 China Tropical Agriculture,(2):
19-22.
黄国弟。 2008. 国内芒果产业应付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方案探讨[J]。 中国热带农业,(1):
18-19.
Huang G D. 2008. Measures for developing national mango in -dustry in respons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FTA[J]。 ChinaTropical Agriculture,(1):
18-19.
黄艳。 2008. 中国芒果产业的进步概况[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5):
1-3.
Huang Y. 2008. A general surve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ngoindustry in China[J]。 World Tropical Agriculture Informa-tion,(5):
1-3.
黄艳。 2012. 印度芒果出口美国达到新高[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8):21.
Huang Y. 2012. Inpa's mango exported to USA reached a newhigh leve[lJ]。 World Tropical Agriculture Information,(8):
21.
梁伟红,李玉萍,董定超,刘燕群,古小玲。 2008. 中国芒果产业进步近况及对策[J]。 中国热带农业,(3):
18-21.
Liang W H,Li Y P,Dong D C,Liu Y Q,Gu X L. 2008. Pre-sent status of mango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its measuresin China[J]。 China Tropical Agriculture,(3):
18-21.
叶茜,黄循精。 2002. 世界芒果的生产与贸易[J]。 热带农业科学,22(6):44-49.
Ye X,Huang X J. 2002. World mango production and trade[J]。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22(6):44-49.
郑淑娟。 2010. 2010 年印度芒果产量将增加 50%[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5):
15-16.
Zheng S J. 2010. Total output of Inpa mango production woulpncrease by 50% in 2010[J]。 World Tropical AgricultureInformation,(5):
15-16.